跳到主要內容區

黎寶文

黎寶文 老師 Pao-Wen Li 

職稱

副教授

黎寶文

E-mail

paowenl@mail.nsysu.edu.tw

分機

( 07 ) 5252000轉5572

學歷

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政治學博士

現職

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副教授

研究專長

國際關係理論、美中台三角關係、中國研究、民主化與威權政體

主授課程

美國外交政策、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理論、比較民主化、中國與東南亞關係

學術

榮譽

2009~2012年 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

2011~2014年 美國喬治亞州立大學中國研究獎學金

研究成果

學術期刊論文

 
  1. Pao-wen Li & Enescan Lorci (2025). Navigating the Foreign Policy in Cyber Landscape: A Novel Model for State Decision-Making in Cyberspace. International Relations, (forthcoming). (SSCI)

  2. 黎寶文(2024年7月)。探究美國對中國採取衝突或合作政策的質性比較分析。遠景基金會季刊,25(3): 67-123。(TSSCI)

  3. Pao-wen Li (February 2024). China’s Multifaceted Approach to the Taiwan Strait: An Analysis of Recent Developments. Prospects & Perspectives, No. 9. https://www.pf.org.tw/tw/pfch/13-10556.html

  4. 黎寶文(2023年7月)。該對抗就對抗,該對話就對話: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中評析。展望與探索,21(7): 27-33。

  5. 黎寶文(2022年12月)。印尼總統佐科威出訪中日韓之雙邊聲明分析。戰略安全研析,177: 61-70。

  6. 黎寶文(2022年 7月)。中國對美衝突與合作之探討:一個質性比較分析的途徑。遠景基金會季刊,23(3): 55-115。(TSSCI)

  7. 黎寶文(2022年 6月)。後冷戰時期美中泰三方互動分析:一個間序列分析途徑。問題與研究,61(2):129-172。(TSSCI)

  8. 黎寶文 (2021年 11月)。 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(AUKUS)評析 。展望與探索 ,19(11): 39-45。

  9. 黎寶文(2021年 10月)。 近期中國與東協家關係發展之觀察。戰略安全 研析 ,170: 70-82。

  10. 黎寶文 (2020年 12月)。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後的「中」新局。展望與探索 ,18(12):24-31。

  11. 黎寶文(2020年 12月)。 印度在美中互動的槓桿角色。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,32(4): 559-605。(TSSCI)

  12. 黎寶文(2020年 02月)。 我二合一選舉對未來臺美「中」關係的影響與觀察。 展望與探索 ,18(2):31-38。

  13. 黎寶文(2019年 10月)。 美中對抗新常態下台三角關係。全球政治評論 ,68: 21-30。

  14. 黎寶文(2018 年 04 月)。中國修改國家主席任期制的國際意涵。全球政治評論,62:11-20。

  15. 黎寶文(2017年 10月)。 臺灣在美中互動的第三方影響。 遠景基金會季刊 ,18(4): 1-60。( TSSCI)

  16. 黎寶文(2016 年 01 月)。衝突或不確定?論經濟相互依賴和臺灣選舉對兩岸互動之影響。遠景基金會季刊,17(1) :73-126。(TSSCI)

  17. 黎寶文(2015 年 09 月)。美國在兩岸關係中的第三方影響:一個時間序列的分析途徑。東吳政治學報,33(3) :207-270。(TSSCI)

  18. 黎寶文(2011 年 09 月)。單一政黨威權政體間和平肇因之商榷。問題與研究,50(3): 75-103。(TSSCI)

  19. 宋學文,黎寶文(2006 年 09 月)。台灣客家運動之政策分析。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,18(3):501-540。(TSSCI)

  20. 宋學文,黎寶文(2001 07 )。全球化與中共的民族主義:「一國兩制」的機會與限制。中國大陸研究,44(7):1-30(TSSCI)

專書及專書論文
 
  1. Pao-wen Li (2025). “Economic Security and the United States.” in Crafting Economic Security in the Indo-Pacific Region. Alex Chien Wu Hseuh, Masahiro Matsumura, and Alan Hao Yang eds. Singapore: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er, (forthcoming).
  2. Pao-wen Li (2024). “A Framework to Analyze China’s War Calculus on Taiwan.” In In Defense of The Liberal International Order (pp. 21-36). Stockholm, Sweden: Institute for Security & Development Policy.
  3.  黎寶文(2023年)。美中之間不變的對抗結構與對話模式。美中與APEC峰會焦點觀察 (63-74)。台北:國策基金會。
  4. Pao-wen Li (2022). "The “One China” Policy." in Encyclopedia of Taiwan Studies Online. Hsin-Huang Michael Hsiao ed. Leiden, Netherlands: Brill. https://doi.org/10.1163/2667-1301_ETSO_COM_018710
  5. Pao-wen Li (2022). " Pao-wen Li (2022). " The 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." in Encyclopedia of Taiwan Studies Online. Hsin-Huang Michael Hsiao ed. Leiden, Netherlands: Brill. https://doi.org/10.1163/2667-1301_ETSO_COM_018750
  6. 宋學文,黎寶文(2019年)。台灣客家運動之政策分析。客家、認同政治與社會運動(205-248)。新竹:國立交通大學出版社。
  7. 宋學文,黎寶文(2009 )。全球化與中共的民族主義:「一國兩制」的機會與限制。全球化下的國際關係理論、政策與治理(172-202)。台北:巨流圖書。

研討會
學術論文

  1. 黎寶文(2024年5月)。中國多管齊下的對台政策分析:以台灣大選後的發展為例。2024二合一選後兩岸關係展望學術研討會,金門大學。

  2. 黎寶文(2022年 12月)。烏克蘭衝突對國際社會與美中兩的影響擊 : 一個社會網絡分析的觀點。 2022年台灣政治學年會,東海大學。

  3. 黎寶文(2022年10月)。美國對中衝突與合作之條件分析兼論其兩岸關係之影響。第三屆金門和平學國際術研討會,金門大學。

  4. 黎寶文(2021年7月)。中共對美政策衝突與合作的行為條件分析。中國共產黨建百年之戰略轉向學術研討會,遠景基金會。

  5. 黎寶文(2020年12月)。美中泰三角關係的內部動力分析。2020年台灣政治學會年,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。

  6. 黎寶文(2020年 10月)。美國大選對未來中台三方互動之影響。美國總統大選對兩岸及區域安全形勢影響研討會,國立中山大學與亞太區域研究所。

  7. 黎寶文(2018 年 11 月)。印度在美中互動的槓桿角色。2018 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,淡江大學蘭陽校區。

  8. 黎寶文(2016 年 10 月)。論台灣在 1995 年至 2014 年間美中互動中的第三方影響。2016 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,世新大學。

  9. 黎寶文(2014 年 11 月)。美國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:以一九七九年以來的美中台互動為例。2014 年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年會,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。

  10. Pao-wen Li (2014, Aug). To Conflict or to Cooperate?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Determinants of Cross-Strait Relations after 1990. The 2014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hinese-American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in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, Duluth, USA.

  11. Pao-wen Li (2014, Apr). The Dynamics of the US-China-Taiwan Triangle since 1979: An Analysis Based on Event Data. The 6th Graduate Student Association of Political Science Conference, Atlanta, USA.

 

瀏覽數: